一、利用首次交易的機會設騙局 剛剛踏足外貿行業的公司或者外貿SOHO常常會因為首次與客戶進行交易而急于出單開拓新市場的心理,而被國際詐騙分子詐騙。 有很多外貿出口企業被詐騙后都有提到他們是在B to B平臺或者各地的展品展銷會來認識的客戶,但是在與客戶簽訂新訂單時,卻沒有對客戶的信息進一步了解,而掉入了對方設置的陷阱。 這個教訓提示我們外貿人在與客戶簽訂訂單時,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客戶的信息,如資質背景,采購的歷史、所處的采購圈子等。 二、利用國際術語構建合同漏洞的騙子 國際貿易行業中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國際術語,不同的國際術語限定不同的使用規范,如果所簽訂的合同與國際術語要求不一致,那么就會導致合同出現漏洞。 很多國際詐騙分子就會根據這一特征去誘導剛剛從事外貿行業不懂國際術語的新人們簽訂有漏洞的貿易合同。 有些出口企業沒有和客戶簽完善的貿易合同,如支付方式不明確或者客戶沒有對合同簽字蓋章等,就會被詐騙,錢貨兩空。 面對不了解的支付方式,外貿新人也要多去了解它們的內涵和限定規則之后才能夠簽訂合同,合同里面所規定的一切事項需要與支付方式要求的單證一樣,擔保的銀行要有足夠的權威,第一次合作的客戶要盡量降低交易風險,少去走一些復雜的支付和運輸方式。 三、被國際犯罪分子以檢測費為借口騙取費用 在開拓客戶的過程中,我們的外貿業務員可能會遇到一些比較“豪爽”的客戶,他們不介意貨物的報價,而對客戶表示,他們非常注重產品的質量,只要質量合格,那么報價多少都沒問題,但是這個質量檢測一定是要他們指定的檢測機構來作證。這時他們往往會要求我們的外貿公司給他們提供這筆檢測費。雖然說一般的檢測費用都不高,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我們還是盡量不要被這種劣質的騙局所詐騙到。 四、利用快破產倒閉的公司來進行詐騙 有些公司雖然有很好的外貿資歷,但是很有可能已經是過去式的事情了,于是就有很多詐騙分子利用這些空殼公司來進行外貿詐騙。當我們與這些詐騙分子談好交易并且發貨后,提單卻拿不到銀行給的貨款,那么就是錢財兩空。 對于以上這些騙局,一定要我們的外貿業務員和公司提高防范心理,要始終保持波瀾不驚的平常心態,不要被大單沖昏了頭腦,而沒有條件的去支持客戶的所有要求。 以上就是本文總結的幾點常見的外貿騙局,希望各位外貿人提高警惕之心,不要被這些詐騙騙局所騙到,同時外貿業務員在工作中也應該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要放過一個壞人,碰到吃虧的事情要盡量的學會申請法律的援助。如果我們的讀者還碰到一些比較奇葩的騙局,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和大家一同討論。 注:本文來源easylink,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贏享匯立場;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